田野之上生生不息|本科生田野实习圆满收官,研究生再启新程

发布日期: 2023/11/18  投稿: 李薪宇    部门:    浏览次数:   

上海大学考古学专业拥有众多国际和国内一流研究平台,包括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研究与交流中心、国家文物局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上海市无机质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博物馆研究中心、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等。上海大学已经与山东、湖南、四川、河南和山西等省文物局、文博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参加山东滕州岗上、四川广汉三星堆、河南洛阳古城村等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山西大同云冈和河南洛阳龙门等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保护工作。学院的考古学本科专业设立于2020年,建成以来发展强劲、潜力可观,学院“考古与文保”是上海大学“十四五”期间的“五大阵地”之一。

田野考古实习是考古专业中最为特殊和关键的专业必修课,今年9月起,学院正式启动田野考古专业实习。截至今日,参加本次田野考古实习的13名本硕学生已在苏州市吴中区塘北遗址工作两月有余,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部分发掘步入尾声,张童心老师和尤小羽老师组织学生了解发掘后期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及室内整理的部分工作方法,旨在推进田野发掘资料的交接与全流程的顺利进行。

2023年10月27日上午,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教授与上海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曹峻副教授一行来到塘北遗址发掘现场,了解塘北遗址的基本情况与目前进展,肯定了现阶段的发掘工作,并对未来发掘提出指导性建议。

  实习期间,参与合作发掘的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张雅榛老师也全程参与指导同学们进行田野考古操作,讲解各类人工遗物和自然遗存采集方法,让同学们树立田野考古精细化、规范化的工作意识。

随着本科同学此次田野发掘步入尾声,张童心老师和尤小羽老师组织安排了四次工地小课堂与两次室内整理实践,让同学们体验田野发掘的完整流程,着重了解田野发掘后期的难题与重点。

张童心老师以出土遗物为例,讲述了发掘后期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并对同学们在发掘中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研究生张厚珍同学为大家讲述陶器分类方法,提出从陶系、器类、器形、装饰、制法、用途六要素入手进行观察区分,课后同学们就所学选择了一个遗迹单位的陶器进行分类与统计。本科生金子微同学为大家讲解浮选技术的基本原理,演示具体的工作方法与操作流程,并强调了浮选过程中的易错之处及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洛阳铲是田野考古中的重要工具,为了让同学们熟悉考古发掘全流程,张老师和尤老师安排同学们学习洛阳铲的使用方法,苏州考古所的技工毕道传师傅与魏国钢师傅为同学们进行示范与指导。

 


器物绘图与拓片是田野考古工作者的必备基本技能。此次器物绘图练习兼顾石器与陶器,采用纸质与电子绘图结合的方法,让同学们的绘图技能得到充分训练;拓片练习促使同学们深入观察出土陶器的纹饰与特殊细节,丰富了同学们对不同时期纹饰的了解与认识。随后,张童心老师与尤小羽老师对同学们的成果进行指导,提出了绘图与拓片工作的意义所在,并鼓励同学们多交流,多实践。

 

11月17日,本科学生田野实习告一段落,除了学校与学院老师们的关怀与支持,同学们的田野发掘工作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莫大帮助。苏州市吴中区塘北遗址发掘的领队车亚风老师时刻关注发掘进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同学们指点迷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张雅榛老师两个多月来日日陪伴,同学们时时就具体问题向张老师请教,在一问一答中既解决了疑惑,也培养了自主思考与问题意识。苏州考古所五位技工师傅亦倾囊相授,让同学们的田野考古技术能力突飞猛进。



目前各探方已完成发掘工作的交接。研究生同学坚守岗位,继续塘北遗址的后续发掘工作。(撰稿人:赵语婳)